行業政策
關于印發《安徽省關于建立引進海外高層次
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
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皖人社發〔2020〕18號
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省直有關單位:
現將《安徽省關于建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的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2020年9月29日
(此件主動公開)
安徽省關于建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
緊缺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的指導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6〕77號)和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皖辦發〔2017〕59號)精神,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建設新時代美好安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現就建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范圍和對象
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實施的范圍和對象為:從海外引進的來皖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高層次人才,從國內引進的來皖創新創業的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
(一)比照國內同等資歷人員首次申報相應級別職稱,因申報時間等因素與各系列(專業)年度評審銜接不上,不能及時參加相應系列(專業)主管部門組織評審;
(二)不具備相應系列(專業)職稱申報評審的學歷、資歷要求,但在專業技術工作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取得突出業績、做出重大貢獻,或在科研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方面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突出成果。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用為本。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身份的思想觀念,把品德、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
(二)堅持高效便捷。暢通申報、考核、評議渠道,可根據工作需要不定期開展考核評議工作;
(三)堅持包容開放。評價標準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尊重人才的多樣性、層次性和相對性,不拘一格選拔人才。
三、申報條件
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應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學術品行端正,無不良誠信記錄等。
國家和我省已實行“以考代評”或“考評結合”的系列,包括高級經濟師(含高級農業經濟師、高級人力資源師、高級知識產權師)、高級會計師、高級審計師、高級統計師等職稱系列(專業)不得申報,按有關規定執行。
國家對職業資格有明確要求的,還應具備相應的職業資格。
(一)海外高層次人才
1.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可申請參加相應系列正高級職稱的考核認定:
(1)在海外或國內獲得博士學位后,在海外連續從事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技術工作5年以上;
(2)在國內已取得相應系列副高級職稱后,在海外連續從事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技術工作3年以上。
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可申請參加相應系列副高級職稱的考核認定:
(1)在海外或國內獲得博士學位后,在海外連續從事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技術工作2年以上;或在海外或國內獲得碩士學位后,在海外連續從事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技術工作5年以上;
(2)在國內已取得相應系列中級職稱后,在海外連續從事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技術工作4年以上。
(二)急需緊缺人才
1.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申請參加相應系列正高級職稱的考核認定:在國內已經取得經社會化評定的相應系列副高級以上職稱2年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
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可申請參加相應系列副高級職稱的考核評定:
(1)取得博士學位后具有2年以上科研工作經歷的專業技術人員;取得碩士學位后,具有5年以上科研工作經歷的專業技術人員;
(2)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并考核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
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考核評議條件
(一)正高級職稱
具有明確的專業研究方向和較深的學術造詣,專業知識系統、深厚,理論基礎廣博、堅實,掌握本學科領域國際研究發展動態,具有開拓本學科新的研究領域和解決科研關鍵難題的水平和能力,且工作經歷、學術、技術成果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在海外知名高校、著名科研機構擔任相當于副教授、副研究員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2年以上的專家、學者;
2.在世界500強企業擔任高級職務的管理專家,或在發達國家知名跨國公司、金融機構等擔任高級技術職務,熟悉相關領域業務和國際規則,有2年以上工作經歷的管理或技術人員;
3.在海外發達國家政府機構、政府間國際組織、著名非政府機構中擔任高層管理職務2年以上的專家、學者;
4.在國內外著名的學術刊物發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其中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本人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被SCI、EI收錄6篇以上(其中至少有三篇SCI 源期刊收錄論文屬中科院分區表二區以上,EI限期刊論文);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本人為獨著或第一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被A&HCI、SSCI收錄,或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收錄全文1/2篇幅以上、或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3篇以上;
5.在海外主持完成重大科研、工程項目2項以上;
6.其他在某一領域的科研能力處于國際前沿水平,學術技術成果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或直接受教于某一領域的國際頂尖專家,學術技術研究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領軍人才。
(二)副高級職稱
具有系統、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本學科領域國際現狀及發展趨勢;對本學科有較深的研究,具有明確的專業研究方向,且工作經歷、學術、技術成果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在海外知名高校、著名科研機構擔任相當于助理教授、講師、助理研究員及以上職務2年以上的專家、學者;
2.在世界500強企業擔任高級職務的管理專家,或在發達國家知名跨國公司、金融機構等擔任中級技術職務,熟悉相關領域業務和國際規則,有2年以上工作經歷的管理或技術人員;
3.在海外發達國家政府機構、政府間國際組織、著名非政府機構中擔任中層管理職務2年以上的專家、學者;
4.在國內外著名的學術刊物發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其中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本人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被SCI、EI收錄3篇以上(其中SCI 源期刊收錄限中科院分區表二區2篇以上,EI限期刊論文);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本人為獨著或第一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被A&HCI、SSCI收錄,或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收錄全文1/2篇幅以上、或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2篇以上;
5.在海外主持完成重大科研、工程項目1項以上;
6.其他在某一領域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學術技術成果獲得海外同行認可,或在某一領域學術技術研究有一定國際影響的領軍人才。
五、引進急需緊缺人才考核評議條件
(一)正高級職稱
取得重要科學發現和技術革新成果的國家或中央部委重點人才工程入選者、科研平臺負責人或項目主持人、學術獎勵稱號獲得者的領軍人才,且與用人單位簽訂服務協議,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擔任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實驗室主要負責人(排名前二),或主持完成2項以上省部級科技重大專項、研發計劃、經主管部門驗收合格;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或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或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主要完成人排名前二,經主管部門驗收合格;
3.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排名前五,或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獲得者排名前三;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1項以上,且排名前二,或二等獎2項以上,且排名第一;
4.在國內外著名的學術刊物發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其中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本人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被SCI、EI收錄6篇以上(其中至少有三篇SCI 源期刊收錄論文屬中科院分區表二區以上,EI限期刊論文);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本人為獨著或第一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被A&HCI、SSCI收錄,或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收錄全文1/2篇幅以上、或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3篇以上;
5.作為第一起草人制定國家(行業)標準3項或省級技術標準、技術規范5項,且通過省級以上主管部門審定并頒布實施。
(二)副高級職稱
具有優秀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潛能、科研工作有重要創新前景的省部級重點人才工程入選者、科研平臺負責人或項目主持人、學術獎勵稱號獲得者等青年領軍人才,且與用人單位簽訂服務協議,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省部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排名第一,或其他各行業領域省部級獎勵二等獎獲得者排名第一;
2.擔任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重點地區合作研究項目主要完成人排名前二,或擔任省級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要完成人排名前二;
3.在國內外著名的學術刊物發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其中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本人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被SCI、EI收錄3篇以上(其中SCI 源期刊收錄限中科院分區表二區2篇以上,EI限期刊論文);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本人為獨著或第一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被A&HCI、SSCI收錄,或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收錄全文1/2篇幅以上、或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2篇以上;
4.作為第一發明人取得與所從事專業相關的發明專利5項以上;
5.作為第一起草人制定國家(行業)標準1項或省級以上技術標準、技術規范3項,且通過省級以上主管部門審定并頒布實施;
六、工作程序
(一)個人申報。符合條件的人員,根據從事專業、研究方向、實際工作需要等,經單位同意,可申請參加相應系列和層級職稱的考核認定。需提供以下材料:
1.《安徽省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審批表》(見附件1一式4份);
2.學歷、學位證書(取得國外的學歷、學位須提供教育部認證證明)、身份證或護照復印件、任職資格證書、業務工作總結等各1份;
3.反映本人專業技術水平的專業經歷證明、學術或技術成果等材料原件各1份(外文材料需提供中文譯文,論文需提供分區檢索報告);
4.個人誠信承諾書(見附件2);
5.經兩名同專業領域擔任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5年以上的專家推薦,專家推薦信2份;
6.免冠1寸彩色照片2張。
(二)單位推薦。用人單位對申報人所提交的申報材料和有關證件進行認真審查,并在復印件上簽字蓋章,并將申報人員情況在本單位進行公示(見附件3),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后形成書面考核推薦意見。
(三)主管部門審核。省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或省直業務主管部門在用人單位考核推薦的基礎上,對用人單位所報送的材料進行認真審核,簽署審核意見。
(四)專家評議。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根據申報人從事專業領域、學科方向和申報系列(專業),從評委專家庫中抽取同行專家組成考核評議委員會,采取審查材料、實地考察、面試答辯、專家評議等方式,對申報人的學術技術水平、業務能力、工作成果和業績貢獻進行綜合考核評議。
(五)審核批準。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根據考核評議結果,確認其具備相應系列(專業)職稱,并通過官方網站向社會公示5個工作日。經公示無異議人員,批準發文并辦理資格證書。
七、有關問題
(一)參加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申報人員,繼續教育不作為申報要求。
(二)通過“綠色通道”考核評議取得職稱的人員,可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采取“一事一議”方式進行聘任相應專業技術職務。
(三)通過綠色通道考核評議取得的職稱與通過社會化評審取得的職稱具有同等效力。
(四)申報考核認定所需費用,按省財政、物價部門核定的職稱評審費和論文鑒定費標準執行。
(五)其他取得博士學位,學術技術水平國內領先,業界普遍認可,業績貢獻特別突出,獲得相關研究領域省部級二等獎以上(排名第一)的特殊人才,可參照急需緊缺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條件參加評審。
本意見由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安徽省關于建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的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皖人社發〔2018〕2號)同時廢止。
附件:1.安徽省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審批表
2.個人申報專業技術資格誠信承諾書
3.單位公示證明